鐘塔簡介
伊莉莎白塔(英語:Elizabeth Tower,舊稱大本鐘,BIG BEN),即威斯敏斯特宮鐘塔,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(Clock Tower)的大報時鐘的昵稱。
它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,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。鐘樓高95米,鐘直徑9英尺,重13.5噸。每15分鐘響一次,敲響威斯敏斯特鐘聲。自從興建地鐵J ubilee線之後,大本鐘受到影響,最近測量顯示大本鐘朝西北方向傾斜約半米。
英國議會2012年6月26日宣佈,該國最負盛名的地標之一“大本鐘”的鐘樓將更名為“伊莉莎白塔”,以慶祝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登基60周年。“鐘塔”俗稱“大本鐘”,坐落在泰晤士河畔,建成於1859年,高96米,是英國議會建築一部分。這座於1859年建成的96米高塔樓四面裝有四個鍍金的大鐘。塔樓目前的名稱來自安置在裏面的巨鐘——大本鐘。“大本鐘”從塔底到塔頂共有393級臺階。保守黨黨首卡梅倫、自由民主黨領袖克萊格及工黨領導人米利班德帶頭支持更名提議,認為這是向女王表示敬意的恰當方式。這項議案在推特上引起了巨大爭議,許多人開始誤以為改變的是“大本鐘”的名字,而實際上更名的是“大本鐘”所在的鐘樓。
伊莉莎白塔原先只指鐘塔內的銅鐘,但後來演變成指整座鐘塔。伊莉莎白塔原名大本鐘,命名來源眾說紛紜,有一種說法稱大本鐘的名字來自於本傑明·豪爾爵士。2012年6月2日,為紀念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登基60周年,大本鐘正式更名為伊莉莎白塔。
伊莉莎白塔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,是英國最大的鐘。塔起碼有320英尺高(約合97.5米),分針有14英尺長(約合4.27米),大本鐘用人工發條,國會開會期間,鐘面會發出光芒,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。每年的夏季與冬天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,進行零件的修補、交換,鐘的調音等。
鐘重13.5噸,鐘盤直徑7米,時針和分針長度分別為2.75米和4.27米,鐘擺重305公斤。伊莉莎白塔是坐落於英國倫敦的國會大廈的北部的一座大鐘其鐘樓。伊莉莎白塔的著名之處在於它的準確和那重達13噸的巨大的用於報時的銅鐘。
伊莉莎白塔是由埃德蒙德·格林斯羅普勳爵設計,並由愛德華·登特及他的兒子弗雷德裏克建造的。伊莉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裝在鐘樓上。伊莉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時朝向四個方向的時鐘。每個鐘面的底座上刻著拉丁文的題詞,“上帝啊,請保佑我們的女王維多利亞一世的安全。”
作為倫敦市的標誌以及英國的象徵,伊莉莎白塔巨大而華麗,重13.5噸,四個鐘面的面積有兩平方米左右。大本鐘從1859年就為倫敦城報時,根據格林尼治時間每隔一小時敲響一次,至今將近一個半世紀,儘管這期間大本鐘曾兩度裂開而重鑄。現在大本鐘的鐘聲仍然清晰、動聽。自從1859年投入使用後,英國政府每隔五年就要對大本鐘實施維護,包括清洗鐘體、替換大本鐘的報時輪系和運轉輪系等。
伊莉莎白塔的可靠性毋庸置疑,自從建成,倫敦格林威治天文臺的官員每天兩次派人校對此鐘。不過有一次它把時間報錯了,因為一名在大本鐘上作業的油漆粉刷工在鐘面上掛了一個油漆桶,把鐘弄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