建築結構

 

     鐘體結構

     

      1859年,大鐘由當時的英王工務大臣本傑明·霍爾爵士監製,鑄造時耗資2.7萬英鎊。

     大本鐘被視為倫敦的象徵,凡到倫敦觀光的人,無不想到鐘樓周圍,站在議會橋上欣賞倫敦這個獨具一格的建築。

      1834年整個西敏被大火所毀,目前的這座97米高的鐘樓是1837年維多利亞女王登基時建造的。

      大鐘造於1856年,以建造工程的第一名監督官本傑明爵士的名字命名,叫“BIG BEN”(大本鐘)。1857年該鐘出現裂痕,於1859年重新鑄造。大本鐘的確有些笨重。鐘盤的直徑為7米,有四個鐘面,時針和分針的長度分別為2.75米和4.27米,鐘擺重305公斤,大鐘總重量為13.5噸。

   

     風格特色

  

      伊莉莎白塔鐘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, 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建築。英國最高立法機構——國會上、下議院都設在這裏,所以大本鐘也稱議會大廈或國會大廈。   

      伊莉莎白塔東臨泰晤士河,沿泰晤士河南北向伸展,正門向西,占地約32公頃.主體建築是前後3排長達287米的宮廷大樓,兩端和中間由7座橫樓相連,從而構成一個整體。宮殿的西南角和東北角各有一個高塔,西南角的維多利亞塔長寬各22。9 米,高102米,全石結構,內部共分11層,因為不怕火燒,所以被用來存放議會的重要檔檔案。東北角的方塔是一座96米高的鐘樓,這就是建於1856年的大本鐘。鐘樓上部的圓形大鐘重達13噸半,直徑為7米,時針和分針的長度分別是2。75米和4。27 米,鐘擺重305公斤.每走1小時,大鐘即發出鏗鏘的報時聲,餘音嫋嫋.這只大鐘的監製人為本傑明·荷爾爵士,所以鐘樓被命名為大本 (Big Ben) .

     英國電臺、電視臺每天播放的新聞節目,都是以伊莉莎白塔的報時聲為前奏.每當議會開會的時候,白天在維多利亞塔上升起英國國旗,夜晚則用燈光照射大本鐘.